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商家企业 > 正文
    购物车
    0

    十年后的淅川,你还会认识她吗?

    信息发布者:真心实意
    2017-10-17 12:21:39    来源:大美淅川   转载

    淅川县总体规划(2016-2030)

      为了提高城市形象,适应县城日益发展的需要。县政府聘请河南省城乡规划院编制了《淅川县总体规划(2016-2030年)》,该规划方案已于201612月通过省城市规划技术鉴定委员会的审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有关规定,现将总体规划草案进行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各部门及公众意见。

     

     

    淅川县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主要内容

       1规划编制目的与适用范围

    为贯彻落实河南省对各县市编制总体规划的要求,适应新时期新常态下淅川县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促进淅川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保护、管控和高效利用县域空间资源,统筹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配置,协调县域空间利用基础平台,指导淅川县的城乡建设和城乡规划的编制工作,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

       2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近期:2016—2020

    远期:2021—2030

       3规划层次与范围

    1、县域层面

    全部行政辖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包括商圣、龙城2个街道办事处,仓房、厚坡、金河、荆紫关、九重、老城、马蹬、上集、盛湾、寺湾、香花11个建制镇,大石桥、毛堂、滔河、西簧4个乡。在此范围内编制县域城乡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县、镇(乡)、乡村规划建设。

    2、城市规划区层面

    规划区为县城及周边需要控制的地区,具体包括商圣、龙城2个街道办事处,金河、上集2个建制镇,毛堂1个乡集镇。面积总计262平方公里,本区域编制编制城乡统筹发展规划,协调此范围内建设活动。

    3、中心城区层面

    规划范围为中心城区空间开发(增长)边界范围,区域面积约50平方公里。

     

    第一章  城乡发展目标与战略

       1发展目标及战略定位

    1、总体目标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水源保护为基本前提,以开放发展和创新发展为动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以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为载体,抢抓南水北调重大历史机遇,发展生态经济,实现“生态立县”。树立全域旅游理念,推动农旅融合、工旅融合、城旅融合、文旅融合、交旅融合,实现“旅游强县”。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整合科技研发资源,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创新支持政策,优化创新发展环境,实现“创新活县”。以统筹城乡发展为主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构建现代城镇体系、现代产业体系及建设新农村,构筑“和谐兴县”。努力将淅川建设成为城乡协调、生态良好、具有活力的中等城市。打造南阳市重要经济增长极、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全省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全国重要的汽车配件生产研发基地。


    第二章 人口规模与城镇化率

       2城镇化水平与城镇人口规模

    县域总人口2020年达到75.15万人,2030年达到81.4万人。

    至2020年淅川县城镇化率将达到59.0%,户籍城镇化率达到48%;至2030年城镇化率达到71%,户籍城镇化率达到62%。

    中心城区城镇人口2020年达到26万人,2030年达到35万人。

       3产业空间布局规划

    1、第一产业空间布局

    第一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带三区”。

    环库区生态林经济带:在库区周围水位172米以上水平距离1000米以内营造生态隔离带,总面积34.86万亩。形成隔离库区与其他地区的保护林带。

    优质经济林发展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汇聚了极其丰富的植物资源,是全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区域。该区重点发展以核桃、板栗、柿树、金银花为主的经济林。

    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该区域主要是平原,海拔在120—200米之间,涉及中心城区、金和、上集、马蹬、厚坡、九重和香花,该区属农业主产区,主要作物是粮食、辣椒及油料作物,也是农产品加工和专业市场重要基地。

    生态涵养林建设区:该区域主要是山地,重点营造生态水涵养林;加强封山育林、中幼林抚育、低质低效林改造等森林经营管理工作;适量发展仁用杏、核桃、柑桔,完善仁用杏产业基地建设。

    2、第二产业空间布局

    “一带三心”

    综合产业发展带:依托S244(原S335)、G208(原S332)形成联系中心城区与香九厚地区的产业发展带。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城区工业园):产业发展以园区现有主导工业为基础,重点打造淅铝、淅减、福森新能源三大特色工业园,形成两大产业集群:汽配产业集群,重点发展汽车及摩托车零部件产品,包括汽车减振器、离合器、排气管、连杆、锻铸件、座椅配件等;铝产业集群:依托铝业集团,延伸其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铝合金板带(PS板、制罐料、幕墙装饰等)、铝型材等。

    淅川县产业集聚区(城南工业园):位于“香九厚”地区,集聚区总面积约19.7平方公里,其中:起步区4平方公里,发展区5平方公里,控制区10.7平方公里。

    以促进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主线以资源的转化、增值和深加工为重点,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两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工艺品制造业,努力构建农副产品种植—精深加工—综合利用、中药材种植—中成药开发—相关产业发展—综合利用、石煤综合利用—钒精深加工—新型建材3大循环经济产业链

    荆紫关工贸区:主要以工贸产业为主,大力发展边贸、轻工产业。

    3、第三产业空间布局

    第三产业空间布局结构“一带三心多节点”

    环丹江口旅游产业发展带:重点沿丹江口水库两侧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带,发展生态旅游业、文化旅游业,并依托旅游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心城区商贸旅游服务主中心:打造成为集自然和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全县的旅游观光服务接待主中心。

    香九厚商贸旅游服务副中心:构筑县域南部的旅游服务副中心,同时便于构筑环丹江地区的旅游服务节点。

    荆寺西城镇商贸中心:形成县域北部的商贸服务中心。

    沿丹江多个风情旅游小镇:构建完整立体的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体验产业链,形成点点相连、环环相扣的风情旅游小镇系列。


    第四章 城乡结构体系规划

       1城乡空间结构

    规划确定“一心两组团,双核驱动,轴带拓展,多点营造”的组团布局、轴带联通、开放包容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一心:中心城区,构筑县域发展的中心动力与经济增长极。

    两核:两个城乡发展协作区,即香九厚协作区和荆寺西协作区。两个城乡发展协作区,分居县域南北两侧,镇镇联合,协同发展。

    一带:环丹江发展带,充分发挥丹江沿线旅游、文化等资源的效力,结合两线(X011和库岸线)建设,带动沿线城镇发展,未来能够成长为县域最具活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带。

    一轴:连接中心城区与荆寺西协作区,依托省道332形成,为未来县城与西北片区联动发展的引擎。

    多节点:环丹江布局的多个一般乡镇。

    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第十八章  城市性质和规模

       1城市职能 

    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安全保护区;淅川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山水旅游胜地;以环境友好型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镇;休闲养生宜居城市。

       2城市性质 

    国内著名的山水生态旅游城市,淅川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3城市规模

    近期到2020年,淅川县中心城区总人口为26万人,用地规模为25.24平方公里,人均用地100.97方米。

    远期到2030年,淅川县中心城区总人口为35万人,用地规模为34.03平方公里,人均用地97.24平方米。

    九章  空间结构及空间布局

       1用地发展方向战略

    根城市发展方向战略为:南跨、北拓、东延、西优。即以南北向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方向,东向为辅助方向。

    南跨、北拓,重点是跨越淅河发展南部新城,同时向北拓展,大力发展城北新区。

    东延:延续丹江大道、鹳河路的东西向发展轴线,发展产业集聚区和上集组团。

    西优:优化金河组团土地使用功能,整合土地资源,改善居住环境,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2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

    确定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范围为:东至上集镇淅河东侧,南至封子山南部、西至龙山、飞虎山,北至独立山北部,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在此范围内确定中心城区总体规划。

       3总体布局结构

    本次规划中心城区规划结构为“一核双心、两带三轴七组团” 。

    “一核”:牛尾山生态核心。是城区的生态核心和大型公园。

    “双心”:新城行政中心、老城综合服务中心。完善建设老城内的商业服务、公共服务中心,剥离现状的行政中心,迁至城北新区的行政中心,优化和分解城市中心职能,实现功能置换升级,并引导城市向北扩展。

    “两带”:鹳河、淅河滨河景观带。建设滨河景观生态廊道,使之成为城区的重要的生态廊道和景观廊道。

    “三轴”:沿鹳河路—渠首大道和永安路形成南北向发展轴,沿丹江大道形成东西向发展轴

    “七组团”:新城组团、老城组团、金河组团、罗池贯组团、产业集聚区、南部新城 、上集组团。

    第二十一章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

       1居住用地布局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形成六个居住片区,包括老城居住片区、新城居住片区、金河居住片区、罗池贯居住片区、城南居住片区和上集居住片区。规划新增居住用地主要在新城居住片区、城南居住片区老城居住片区的东南部以及金河居住片区的南部布局。


       2道路系统规划

    对外交通规划

    1、机场

    淅川县通用机场选址在城区南部金河镇后湾村境内,项目规划占地约40公顷,项目建成后,主要用于丹江库区水质保护、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空中巡查、应急救援和飞行员培训等。通用机场的建设也有利于促进淅川县旅游业和社会经济发展。

    2、公路线路

    (1)规划西十高速从城区西侧和南侧通过,建成通车后可以加强淅川县城对外的快速交通联系,规划在高速公路与G208)原S332淅川至西簧段)及S244交汇处设两处高速出入口。

    (2)S329东段为新建高速公路引线,是淅川县城联系沪陕高速的快速通道,现已基本建成,应加强道路两侧的建设控制,健全道路行车安全设施建设,保证其快速性。S329(城区至滔河段)主要承担城区西南向对外交通。

    (3)G208(含原S335淅川至西峡段及原S332淅川至西簧段)主要承担中心城区内北、向西的过境和出入境交通功能,是淅川北联西峡县及沪陕高速,西联县域西北部主要乡镇并通往湖北、陕西的重要对外公路干线。

    (4)S330(原S332淅川到南阳段)主要联系内乡县和南阳市,并与内邓高速连接;

    (5)S244(原S335淅川至邓州段)是中心城区南向联系县域南部并通往邓州的重要通道。

    3、客货运站场规划

    在规划期末中心城区内规划3个客运站。川汽车站,位于丹江大道中段,规划为二级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2.29公顷。淅川客运西站,位于渠首大道中段,规划为一级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3.92公顷。淅川客运东站,位于范蠡大道南段,规划为二级客运站,规划占地面积1.25公顷。公路货运站,结合南部和北部物流园区设置两处货运站。

       1道路系统规划

    1、中心城区构建“四横五纵”的主干路网络,总体上延续方格网的布局形态。

    东西向主干路包括丹江大道、工业大道、鹳河路工业区段及西延线及南环路等四条客流交通走廊,并直接与对外交通环线进行衔接。

    南北向主干路包括永安路、渠首大道、鹳河路、范蠡大道及东环路等五条客流交通走廊,并直接与对外交通环线进行衔接。

    2、道路密度指标

      本次规划中,中心城区道路总长度为276.3公里,城市道路网密度为8.13km/km2。在道路平均间距方面,城市中心区主干路平均间距控制在0.7-1.8公里。第二十六章  绿地系统规划

       2规划目标

    1、体现淅川城市格局和自然山水特色;

    2、城市绿地结构布局与城市形态演化相一致,与城市范围内的水系、道路、绿地等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相一致;

    3、城市绿地结构布局与城市生态环境保护需要相适应,能够明显地改善城市的大气环境、水环境,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和减灾防灾的能力;

    4、具备良好的景观游憩功能,形成良好的城市景观风貌,构建具有优化综合服务功能的园林游憩系统。

    5、规划人均公共绿地:近期(2015年)不小于10m2/人;远期(2030年)不小于11m2/人。

    6、规划绿地率:近期(2015年)不小于35%;远期(2030年)不小于40%。

    7、绿化覆盖率:近期(2015年)不小于40%;远期(2030年)不小于45

    第二十七章  旧区更新规划

       1旧区更新范围

    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旧区包括鹳河路两侧区域、丹江大道两侧区域、丹阳路两侧区域、红旗路两侧区域以及由这几条道路围合的区域,总面积约2.6平方公里。

       2主要措施

    1、疏解居住人口,降低人口密度,提升居住质量

    2、调整优化用地布局和结构

    3、改善公共服务设施,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条件

    4、强化滨河地区的城市特色

    第二十九章  海绵城市建设指引

       1规划目标

    规划到2020年,城市建成区不小于20%的城市硬化面积建成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到2030年,整体建成海绵城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80%。

    第三十章  环境保护规划

       2规划目标

    城市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治理,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趋向良性循环。城市水、大气和声环境质量全面达到相应功能区的标准,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90%以上,固体废物全部得到合理利用和安全处理,基本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逐步建成环境友好型城市。

    近期:使现有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新污染的产生受到严格控制,基本实现达标排放;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加强;城市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

    远期:城市环境全面改善,工业和城市污染得到有效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水源质量严格把关。

    第三十二章  地下空间规划

       1地下空间规划指引

    1、地下空间利用重点地区

    鼓励地下商业、文化娱乐、停车、交通集散等混合功能的综合开发方式,完善与商业中心等地下空间的相互连通,形成地下空间网络。

    规划新建的5000平方米以上体育场、大学、公园绿地及城市的绿地、广场为地下空间开发用地,地下工程与绿地、广场建设同步开发建设。

    开发模式以政府引导为主,鼓励市场力量积极介入,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为5-10万平方米/平方公里。

    2、地下空间利用一般地区

    地下开发以配建功能为主,主要功能包括地下人防设施、地下停车、地下市政设施、地下仓储等。

    规划新建的居住小区和20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下为地下空间开发用地,以修建地下停车场为主,地下工程与居住小区绿地、广场建设同步开发建设。已建成的城区内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广场下为地下空间开发用地,待重新修建时同步开发地下空间。

    开发模式主要参照相关标准进行市场引导建设,不鼓励商业开发。地下空间开发强度为0-5万平方米/平方公里。

    第三十四章  空间发展时序

       1空间发展时序

    发展时序分为划两个实施阶段,分别为:近期为2015-2020年;远期为2021-2030年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